从开始的疯狂布局、受到资本的追捧,到现在的退出市场,无人货架的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?
其实从目前中国的消费群体来看,很多消费者还是希望有人服务的购物方式,消费者对于无人售货场景的需求并不是很多。也就是说无人货架没有真正捉住消费者的需求,并且在商品品类方面十分有限和同质化严重,使得消费场景十分局限。不少消费者在想要购买商品时候会选择在网上下单,而中老年人习惯到超市去购买,无人货架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上班族,在需求方面十分低,所以无人货架在销售额方面很难提升!
还有一个就是无人货架上售卖的商品很贵,据调查,很多写字楼里面的无人货架上的商品都要比便利店的贵。随着无人货架的投资者越来越多,进驻的成本逐渐提高,加上无人货架售卖的商品主要是快消品,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,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就会减退。
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货损问题,因为无人货架是开放式的售卖模式,所以完全是靠消费者自觉进行付费。虽然写字楼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比较高,但是总会有一些例外的,或者一些外来人员,在无人货架将商品拿走了却不给钱,就会提高了货损率,对于利润本来就低的快消品来说,这对运营会造成很大的困扰。新零售的本质是降低成本,无人货架能够快速发展,在某种程度上是借了新零售的东风。在投资者的意识到无人货架这种模式不可行以后,这股热潮就开始消退了,然后很多投资者将无人货架转型升级为自动售卖机,并且在试行后,发现智能售货机的销售额和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升!